为了能让新手更好提高学习的基础,在此我列出了外景实拍训练的5个知识点以及样片讲解。就算是多么耳熟能详的基本功,也是要适时练手才能根深蒂固,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拍的更好,下面是光影元素小编为你介介绍 一些拍摄技巧
一、对焦与运动物体拍摄
拍摄静止物体的设置方法,我们在对焦体系使用总结中已经讲过:先调整手动、自动对焦切换按钮为自动对焦;设置单张、连续自动对焦切换按钮为单张自动对焦;然后设置对焦点选择按钮为中心点单点对焦模式;设置拍摄方式选择按钮为单张拍摄;Z后利用相机默认的半按快门对焦锁定功能。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画面中的主体能够被对焦清楚并出现在画面中的任何位置。
二、测光范围选择模式
第二个内容是不同测光范围选择模式的练习。我们已经知道测光范围选择模式有全局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以及局部测光等。在这节中我给大家提出的任务是:亲手操作感受点测光与全局测光的区别。当然,如果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尝试中央重点测光以及局部测光。
三、曝光参数确定准则
景深的三要素想必大家已经熟记在心了:光圈值,焦距以及对焦距离。
四、测光理论
测光的原理是:测光某一区域得到的曝光组合,就是使这一区域变成中等色调的曝光组合。如果想在光圈优先模式A(Av)档中将颜色拍成较白色,应当设置曝光补偿为+2.0。同样的道理:如果想在光圈优先模式A(Av)档中将颜色拍成较黑色,应当设置曝光补偿为-3.0。
五、构图练习
构图训练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要避免不好的构图,Z主要的是画面简洁不能杂乱,保持画面水平以及突出主体;其次可以选择基本构图法中的方法进行构图的训练。
对于拍摄静物或者人物的时候,我们经常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背景的杂乱会干扰到主体的表达,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更换构图,寻找一个不会有干扰的背景,或者干脆就直接将主体和背景隔离,通过一些手段让主体更加显眼,让背景不至于会干扰到主体的表达。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如何才能够将主体和背景隔离呢?
1、利用照明
大多数摄影师考虑隔离背景的时候想到的通常都是通过光线,利用明暗的对比让主体上拥有足够的光线而背景明显的曝光不足,这样可以轻松的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这种利用明暗对比方式来突出主体的做法尤其适用于街头摄影中的人像。
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应该要留意环境中的光线情况,像是有些不受光线影响的处在阴影中的大片区域就很适合作为背景存在,后期还可以通过拉低暗部的细节来强化这一效果。但是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也要注意相机的曝光,如果明暗对比实在太大的话,如果对暗部进行曝光,可能暗部细节有了,亮部的细节又损失掉了,在取景拍照的时候一定要随时注意曝光并且能够根据环境迅速的手动调节我们的相机设置,以获得适当的曝光量,在能够突出主体的同时,又保持背景中的暗部区域。
2、利用景深
景深应该是主体和背景分离的Z有效手段了,通过控制焦点,开大光圈,我们可以让背景完全处于焦外,一片模糊。很多肖像摄影师都喜欢利用中长焦镜头的大光圈来实现这一效果。
只要距离控制得当,大部分标准镜头以上焦段的镜头都可以实现背景虚化的效果,但是要注意,极限的浅景深并一定就好,如果光圈开到Z大,抛开画质不说,可能还会因为极浅的景深导致主体身上的部分失焦。而光圈开大,背景中的光斑也会变大,有的时候也会造成干扰背景的效果,所以在按下快门前,一定要先尝试,然后选择Z适合当前场景的光圈值。
3、利用构图
其实这是前面几点的补充,有的时候通过明暗对比或者通过浅景深依然不能够达到隔绝背景干扰的效果,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移动镜头,仔细观察背景中发生了什么,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背景,没有太多元素来分散主体。或者改变取景角度,像是我们使用眼平视角的时候由于是从上向下透视,可能会有一些背景元素出现在画面中,而这时我们改用低角度从下往上透视,上面的环境看起来肯定要比下面整齐的多,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干扰严肃来干扰画面整理的表达。